文\團宣法通社 亓琦 圖\攝影工作室、法學院1101班
?他們學習生活在法大,他們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,然而,卻因為他們的某一種堅持,某一刻感悟,一切變得不一樣起來,那是一種不凡,是一束光亮,是他們帶給周圍的力量,這就是——CUPL正能量。我們努力的找尋這份正能量,并且傳播著,希望你能感受到。
?“CUPL正能量”人物訪談系列活動由我校團委主辦,以“低門檻,高頻率,接地氣”為出發(fā),以正能量的“創(chuàng)造者,發(fā)現(xiàn)者,表達者和放大者”為目標,凡是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事跡,代表了社會發(fā)展方向、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,或者在生活、家庭、情感上表現(xiàn)感人,體現(xiàn)了中國傳統(tǒng)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,能給予法大人向上和希望,激勵法大人不斷追求、使學習和生活變得圓滿、幸福的學生事跡,我們都將給予宣傳,并通過宣傳這些“人人可做,人人能做,做能做好”的事跡,啟發(fā)、引導在校學生向下看、向身邊看,從簡單的事情做起,從身邊的事情做起,培養(yǎng)學生踏實、平和 的心態(tài)和務實、向上的作風,做正能量的傳遞者。

?窗外的雨聲引起了他的注意,他放下書走到窗口,看到地面上已經(jīng)有了很多的積水??煲蕉笙抡n的時間了,他掏出手機打開那個總是熱熱鬧鬧的微信群,“下雨了,上課的同學發(fā)一下地點吧”,之后點擊發(fā)送,微信群里很快有了回復:“端升樓門口?!庇谑牵闷饌阕叱鏊奚?。
?簡介:法學院2011級1班,共有50名班級成員,自入學以來,這個溫馨的“大家庭”里發(fā)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,大家在雨天互相“送雨傘”、平時一起分享復習資料、生活中遇到困難互幫互助……50個小伙伴兒們?nèi)缧值芙忝靡话?,他們用心?jīng)營了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溫馨家園。
?一把雨傘,遮去身在異鄉(xiāng)的孤單
?二年前的一場大雨,生活委員偶然在班級的微信群里問了一句“是否需要為大家送傘”,然后和其他沒有課的人一起去接那些被大雨困住的同學后,“送傘”便成為了1101班的一個‘愛的傳統(tǒng)’。“那時候剛?cè)胄?,受到很多師兄師姐的關心,心里覺得很溫暖,就想為班里的同學也做些事情,讓班里的同學也感到一些‘家的溫暖’?!闭劦剿蛡愕某踔詴r,發(fā)起人張夢瑞笑著說道。
?一把雨傘,讓在異鄉(xiāng)求學的同學們感受到‘家的溫暖’,然而這只是班級成員互幫互助的很小一部分。
?有一次,張夢瑞生了很嚴重的病,她說:“在被救護車送到醫(yī)院的時候,我意識都快沒有了?!弊≡旱臅r候,她的舍友每天都會去照顧她,班里的同學也常常去看望她?!耙皇钱敃r有舍友在,我都不知道自己要怎樣度過那段日子了?!睆垑羧鹨恢皇滞兄掳?,一只手撐在桌子上,回憶著往事,打趣地說道:“現(xiàn)在想起那時候,我真的是特別感動?!?/p>
?蒲俊霖在一旁也講起了自己的經(jīng)歷,有一次他被送進醫(yī)院,他的同學照顧了他一整夜,回憶起這件事情時他也感動地說道:“這讓我的內(nèi)心非常受觸動的。人在最虛弱最無助的時候,得到別人的幫助,總會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美好。”
?圣誕節(jié)的氣球和賀卡、女生節(jié)的孔明燈和橫幅、班級視頻、班旗、班歌、班級電子雜志……生活的點點滴滴,記錄著三年來他們的心慢慢靠近的故事,也時時刻刻地提醒著、溫暖著每一個人。
?一個網(wǎng)盤,載滿互助分享的快樂
?“司法考試”、“模擬法庭”、“七門專必同步學”、“讀書”、“班級建設”……細致的分類、清晰的目錄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,原來這是1101班的“資料寶庫”。
?從入學伊始的公郵,到今年新開通的網(wǎng)盤,這個大家庭已經(jīng)在分享復習資料的路上走過了三年。班長趙繼凱紹道:“在最開始的時候,班委會在公郵里上傳一些實時的資料、或者是各科老師的作業(yè)要求,后來大家覺得公郵不方便分類整理這些資料,所以今年大家又建立了一個網(wǎng)盤,這樣就可以更清晰地給大家提供資料了?!?/p>
?在班委的帶動下,1101班的同學們也開始自發(fā)地往公郵里或者網(wǎng)盤里上傳一些ppt、音頻、視頻等學習資料。隨著資料的增加,班委開始定期整理網(wǎng)盤,談到整理網(wǎng)盤時,張夢瑞還說:“一定要有專人負責郵箱和網(wǎng)盤的整理,這樣才能保證網(wǎng)盤資料的清晰明了。大家覺著用著方便了就會經(jīng)常來逛一逛,也能因此更積極地上傳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了?!?/p>

?當被問及如何調(diào)動大家的積極性去分享資料時,班長趙繼凱這樣說道:“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知識盲點,大家在分享資料的過程中,可以幫其他人收集、覆蓋盲點,有人可以從中受益了,大家就會更加自愿地、積極地去分享自己的資料了?!闭且揽恐鴮H素撠煹闹贫纫约爸贫缺澈蟮膿Q位思考,1101班的資料分享“傳統(tǒng)”才能如此持久。
?而有關學習的交流,大家還一起做了很多事情。面對即將到來的司考,一方面大家計劃成立學習小組,每天定時定點學習、安排專門時間放松,并每晚抽出時間來交流學習心得,另一方面,班級組織模擬考試來幫助大家熟悉考場氛圍。此外,為了購買到適合大家的司考復習資料,班委還特意在調(diào)查好同學們的個人喜好后再為大家分類購買。
?“一萬條短信,連起50個人的心”
?1101班是法學實驗班,大家三年來的專業(yè)課始終都在一起上,這為大家對班級產(chǎn)生歸屬感提供了基礎條件,但大家都認為歸屬感的形成是不能只靠這一點。 “班級歸屬感的形成,靠的不是一種強制力,而是這個班級的感染力,也靠著這種感染力,你會自發(fā)地去做一些事情。如果一個人只單純的付出而得不到回報時,讓他一直去貢獻什么是很難的,如果讓大家都在為班級付出之后,可以得到認可和更多同學的付出,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去做這些事情,班級活動才會得以開展和長久。”談到班級建設的經(jīng)驗,蒲俊霖如是說。

?在說到班級“家庭”氛圍是如何形成時,蒲俊霖用“一萬條短信串起50個人的心”來回答了問題。原來,在這三年的時間里,班委們經(jīng)常給同學們發(fā)送短信來傳達信息,小到告知大家近期天氣、提醒大家增減衣物,大至提醒重要考試時間等,班委用短信傳遞著溫暖,“少說也有一萬條了”蒲俊霖驕傲地說著。
?裝滿期考資料的班級公郵、滿載司考復習資料的網(wǎng)盤,是法學院1101班同學資源共享、共同進步的見證;雨中送傘,由偶然成為習慣,是班級互幫互助關愛的積累。這就是法學院1101班,他們用溫暖和關懷,傳遞著“班級家庭”里的集體正能量。
?
?
?
?